主页 > 经典句子 > 苏轼初到黄州全诗赏析【精选76句】

苏轼初到黄州全诗赏析【精选76句】

苏轼初到黄州全诗赏析

1、诗以自嘲口吻开头,"口"字一语双关,一方面指因写诗而招致"乌台诗案",另一方面又指作官谋求生计。年轻时生活忙碌,而到了年老的时候却要"转荒唐"之业。壮年时心怀伟大理想,于宋仁宗嘉佑二年考中进士,原想着与子由一同为国家效力,未料落入宦海,遇人不淑,才能未得发挥极致。首句以强大的落差,心表时光飞逝、心中惆怅之感。

2、北宋苏轼

3、出自宋代苏轼的《寒食雨二首》

4、一镰弯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梢,

5、拣尽寒枝也不愿随意栖落下去,

6、受惊而起盘桓四顾却依然回首,

7、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8、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9、“谁见幽人独往来”:一作“时见幽人独往来”。

10、《初到黄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作者初到黄州的所见,深刻地刻画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的复杂矛盾的心绪。

11、后四句也是诗人自嘲。颈联以祸为福,身为"逐客",本该是悲凉忧伤的,但是"不妨""例作"二词显示出这样的境遇似乎是人生的另一种归宿,人们不必大惊小怪。尾联写自己无功却还要接受官家的俸禄,具有惭愧之意。

12、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13、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14、注释:1.定惠院:一作“定惠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市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15、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16、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17、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18、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9、⑵木芍药:牡丹的别名。

20、颔联描写黄州的风景及美食。长江环绕着黄州城,江中鱼儿肥美;山中竹笋遍地,诗人于此可以享受黄州美味。东坡是正月抵达黄州的,这时,冬天刚过,春天即将来临,诗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象吃山中竹笋了。"美""香"二字,从视觉转移到味觉,有一种渐入佳境之感。这正如诗人当时的处境,最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冬去春来,万物都会生长,蓬勃壮大。眼前景即是心中意,这正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自适于山水自然,享受世间美味。

21、《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

2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3、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24、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25、五六句写自己的孤独。“拄杖闲挑菜”——活画出了他那闲得无聊的神情。“秋千不见人”——他在《蝶恋花》中写过:“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佳人笑声渐失已令人烦恼,何况雨后秋千,根本不见佳人。最后两句以牡丹花(木芍药)在春末的独自开放,反衬百花凋零,春光已失。“殷勤木芍药”,赞牡丹情意恳切深厚,就是伤百花的无情。“独自殿余春”,指花已尽。在后面称为“殿”,表明牡丹已是最后的花,余春即残春,独自为残春之“殿”,五字三层,层层充满了“迟暮”(纪昀语)之感。

26、【赏析】

27、有自嘲自伤,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

28、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29、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30、“寂寞沙洲冷”出自[宋]苏轼的词作《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原文如下:

苏轼初到黄州全诗赏析

31、出自宋代苏轼的《初到黄州》

32、情愿在清冷的沙洲上忍受寂寥。

33、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双井茶送子瞻》

34、意思是:

35、隐居山林独来独往没有谁人见,

36、词的上片写幽人,下片写孤鸿,幽人寂寞如孤鸿,孤鸿惊惶如幽人,语语双关,深刻地表现了苏轼当时心境的苦闷与凄凉。深夜萧条冷落的环境描写,正是诗人险恶处境的艺术表现。

37、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38、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39、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此时东坡才四十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唐代诗人多有此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40、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41、三四句写春光已失,经过大雨的摧残,海棠花已落尽。苏轼在《定惠院海棠》诗中就说过,海棠虽美,但转瞬就凋谢了:“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海棠真一梦”,就是写海棠花已“纷纷”落尽,像梦一样难寻其踪影。但其实不止“海棠真一梦”,苏轼在黄州不止一次地感叹“人间如梦”,他的经历就是一场恶梦。因此,用梦来形容海棠的凋谢,浸透了他这时特有的感受。梅子成熟于夏初,“梅子欲尝新”,也说明春天是一去不返了。

42、【注释】

43、缥缥缈缈似一只孤雁随风飘摇。

44、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45、⑴“海棠”二句:言海棠花已谢,梅子初熟。

46、人声初静断续的漏声让人烦躁。

47、⑶殿:结尾,收场。殿余春:作春色的殿军。

48、出自宋代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

49、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诗人陶渊明斜川之游,融说理、写景和言志于一炉,词中表达了对渊明的深深仰慕之意,抒发了随遇而安、乐而忘忧的旷达襟怀。作品平淡中见豪放,充满恬静闲适而又粗犷的田园趣味。

50、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51、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52、《雨晴·雨过浮萍合》宋·苏轼

53、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

54、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说只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此句表明,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苏轼带着沉痛辛酸的心情,暗示躬耕东坡是受政治迫害所致。

55、出自宋代苏轼的《满庭芳·归去来兮》

56、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57、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汉口以下约五十里地,虽然穷苦,但风景独秀。东坡初到黄州,内心自然有些许的愁意,但是面对这山水景色,人生的起起落落又算得了什么呢?尽情地享受自然吧。

58、苏轼〔宋代〕

59、上阕对亡妻的深沉的哀伤和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60、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苏轼初到黄州全诗赏析

61、关于苏东坡黄州所有诗词有:

62、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6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4、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65、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66、诗以自嘲口吻开头,紧扣“初到”题意,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67、第一首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一二句写雨晴。“雨过浮萍合”,说明先前的雨下得不小,若是毛毛细雨,就不致把浮萍冲散;也说明是初晴,否则,浮萍早合,就不会引起作者的注意了。“过”、“合”二字,恰切地写出了大雨初晴的景象。雨后青蛙叫得特欢,“蛙声满四邻”的“满”字,是传神之笔。

6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全词如下:

69、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顷在黄州》

70、有怨难诉彷徨孤苦可无人知晓。

71、出自宋代苏轼的《猪肉颂》

72、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

73、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74、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75、上片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76、原文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风吹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漫步在崎岖的人生路途上,这是自己平生经历惯了的。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头夕阳西下,给自己送来一点暖意。回望刚才走过的萧瑟处(偏向于心理精神上),所谓的风雨都已经无所畏惧了!  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表现了诗人闲适、轻松、自如的心情。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相关文章:

收到微信红包感谢语-通用32句 2021年8月28日到2022年2月28日相差几个月-集合31句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文言文精选299句 精选当你感到很寒冷的时候,有什么办法使身体 收到红包的赞美句子-集合163句 一年级语文组句子什么到处什么【好句摘抄64句】 情人节收到老婆手表说说【好句摘抄39句】 教师节到了,送老师贺卡,二年级的学生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