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经典句子 > 三缄其口的意思优选汇总68句

三缄其口的意思优选汇总68句

三缄其口的意思

1、意思是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这个成语来源于《说苑·敬慎》中的“缄”指封,三缄其口就是在嘴上贴了三张封条,表示说话非常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2、君子三缄其口是指一个有修养的人在言语和行为上应该慎重谨慎,不随意发表意见,减少冒犯他人的可能性。

3、对于这件事,他三缄其口,处理得十分妥当。

4、缄口不言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5、现在,这个词汇常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行为方式。

6、许多人因为过于害怕失言而选择保持沉默,或者极力避免陈述他们的观点。

7、造句: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8、这两个短语在表达上有一些微小的差别。

9、三缄其口意味着要避免错误,谨慎地控制言辞。

10、解释: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11、三缄其口是指说话非常谨慎,极力避免说错话的状态或者性格特点。

12、就是什么话也不说,什么问题也不回答。

13、它常用于形容对某个重要秘密或信息保持极高的保密度,并且不会有任何口误或泄漏。

14、缄口不言,似乎更多含有令人不快,为人没有原则底线,明哲保身,自私自利更多一些。“缄口不言”没有“三缄其口”情商在线更胜一筹。

15、缄:封闭。闭住嘴不说话。形容人言语谨慎,不敢说或不愿意说。

16、三缄其口起源于古代,一些皇族因为害怕被处死而不敢说话,进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17、君子不说无用之话,三次想说都闭口不言。

18、出处:汉刘向《说苍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19、他爱讲些顶好三缄其口的怪话,他读的书太多,他常爱逛逛栗树咖啡馆,那本是画家跟音乐家扎堆儿的地方。

20、三缄其口是指完全保持沉默,不说一句话,不透露任何信息。

21、"缄口不言"则一般意味着保持沉默,不说话。

22、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23、三缄其口这个成语可做褒义词也可以做贬义词

24、“三缄其口”是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jiānqíkǒu,出自《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25、三缄其口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26、“三缄其口”通常用于描述某人因为某种原因而保持沉默,不想或不敢说话。

27、三缄其口sānjiānqíkǒu

28、“缄默不言”则是简单的闭口不说话,不发表任何言论。

29、"三缄其口"源自古代的一种刑罚,用于形容被刑罚者嘴里被填上三团绢布,无法开口说话。因此,"三缄其口"意味着彻底保持沉默,绝对不说话或泄露秘密。

30、“君子三缄其口”是指君子谨慎言辞,不随便说话的美德。它来自于《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三缄其口,女子三思而后言。”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君子,应该保持口舌清新,避免说出无用的话或者会伤人的话。三缄其口是一种修身的行为,也是一种涵养自己和尊重他人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的人不随意说话,避免伤害他人或者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三缄其口的意思

31、而"缄口不言"则强调的是将嘴封住,不发表言论。这个词常用于形容在特定的情况下选择保持沉默或不对外界透露消息。

32、“三缄其口”意味着嘴上贴了三道封条,保持绝对的缄默,不发表任何言论。

33、有所区别。三缄其口是指不想透露的信息,不管你怎么询问,他都不会说出来。缄口不言是说,对你想知道的消息他闭口不言,什么都不说。

34、三缄其口是属中性成语。不褒不贬。

35、“三缄其口”既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它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属于中性词。“缄”是缄默、封闭的意思,“三缄其口”是指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都发表自己的观点,保持沉默。这是人生的一种处事态度或者叫做原则,往往胆小怕事的人或者圆滑城府深的人都持这样的态度。

36、三缄其口的意思是说话非常谨慎。

37、“君子三缄其口”意思是形容君子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38、三缄其口”和“缄默不言”都表示保持沉默,不发表言论。但在含义和用法上有所区别。

39、共同点,都有默默无语,不会充分地发表个人意见,不明确表态的意思。

40、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或考虑到某种后果而选择暂时保持沉默,但并不排除以后可能会说话或透露信息的可能性。

41、这个习惯源于《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三思而后言”,意思是在说话之前应该深思熟虑三次,确保自己的言辞得当。

42、典故:孔子崇尚周礼,曾专程到周王朝考察文物礼仪制度。据《说苑。敬慎》载,孔子在参观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人,但嘴被扎了三道封条,在这个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是:这是古代一位说话极其慎重的人。大概这给孔子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所以孔子在谆谆教诲弟子时,总是十分强调“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后来人们便以“三缄其口”比喻“慎言”了

43、所以,缄口不言相比于三缄其口来说,留有一定的弹性和可能性。

44、我对这件事情完全不了解,只好三缄其口,不好插嘴。

45、如褒义词造句: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时他三缄其口,不动如山。

46、三缄其口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47、延伸来看,君子三缄其口还表现出一个人慎言慎行的品德和修养,是一种体现自我控制和自律的行为方式。

48、三缄其口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刘向《说苍•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三缄其口的原义是: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语言非常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49、对于国家机密,我们应该三缄其口。

50、缄口不言是指暂时保持沉默,不说话或不透露信息,但并不一定是完全保持沉默。

51、缄口不言-释义

52、"三缄其口"和"缄口不言"都表示保持沉默,不说话的意思,但在使用上略有不同。

53、总体来说,"三缄其口"更强调对秘密的极高保密性和不容许有一丝泄密的把握,而"缄口不言"则强调了保持沉默不发表任何言论的状态。

54、总的来说,两者的意思都是保持沉默,不说话,但"三缄其口"的含义更为强烈,表示彻底的沉默,不会说出任何话来,而"缄口不言"则更为注重在某种情况下选择保持沉默。

55、三缄其口既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是个中性词。

56、贬义词造句:此贼狼子野心,人神共愤,面对警察询问时,居然三缄其口,沉默以对。

57、三缄其口(sānjiānqíkǒ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三思而后行,意思是:做事谨慎,小心稳妥,教我们做事前多思考、考虑周全

58、其实这两个成语是相同的,没有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三缄其口是说一问三不知,你怎么问我也不开口。而缄口不言也是说的同一个情景,任你怎么闻我是一句话都不说。因此这两句成语虽有差异,但其内涵是一致的。

59、“君子三缄其口”意思是形容君子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三缄其口”是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jiānqíkǒu,出自《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60、“三缄其口”造句:

三缄其口的意思

61、"三缄其口"指的是非常严肃和认真地保守秘密,不泄露任何信息或言语。

62、对于自己的家庭,他三缄其口。

63、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是因为某种原因或约定而选择保持沉默,不愿意透露任何信息。

64、它强调的是不发表意见、不揭露信息或保持冷静。

65、三缄其口,带有经过深思熟虑,务必谨言慎行,轻易不愿亮明个人观点。包容忍耐,不苟同的成分较多。

66、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缄:封的意思;三:表示多。

67、三缄其口和缄口不言有区别。

68、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相关文章:

每天上下班过得很充实的说说56句精选 遇到的笔顺71句精选 什么的天分填词语-集合109句 以青春为话题的提纲怎么写汇总27句 周杰伦写稻香的背景【73句文案】 挑战短发的优美句子 病好后的感悟经典句子-通用70句 熠熠生辉的意思-通用3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