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案大全 > 郭沫若的古体诗词大全-摘抄23句

郭沫若的古体诗词大全-摘抄23句

郭沫若的古体诗词大全

1、白云团团,

2、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笼罩着村外的树林。

4、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创造精神与反抗叛逆精神融合一体,构成了一个互补的整体。

5、漏出了几点疏星。

6、郭沫若的《女神》,开辟了中国新诗的新时代!

7、《静夜》是现代诗人郭沫若于1921年创作的一首新诗。此诗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借此表达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8、充分表达了郭沫若对自我的崇高和对自然的礼赞。塑造了狂放不羁的“自我”形象,大量描写讴歌自然,赋予自然以无限的生命力。

9、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10、这首诗把地球比作母亲,并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一系列想象充盈着广阔的宇宙空间和博大的生活,在形式的组织上采用反复呼告的手段,在每一节的开头用“地球,我的母亲!”来引发抒情,形成一种非常有节奏和气势的音乐效果,同时,诗人通过大量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丰富地展示了自己的思想世界,表达着分明的爱和憎,诗人羡慕在大地和天空中自由生长的生命。全诗充满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笔调恢宏,语言壮美,感情热切直白,情感充沛而毫无矫饰之气,虽然少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所倡导的委婉,但是却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美学风貌。

11、郭沫若的早期诗歌理论与他的早期诗歌创作的时间基本重合,是指五四到二十年代中后期。

12、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开辟了一代新诗风,成为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女神》除序诗外共诗56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在思想内容上,《女神》强烈地体现了五四时代那种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赞美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在艺术上,奔腾的想象、急骤的旋律、宏伟的气势、瑰丽的色彩、英雄主义的基调、自由的诗体形式等构成了《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13、最强烈而集中的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如《凤凰涅磐》,充满彻底反叛的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以凤凰的死亡与再生象征着中国的再生。

14、天河何处?

15、月光淡淡

16、表现出奇异的壮阔感和动态的诗美。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激越的音调、华美的语言和浓烈瑰丽的色彩,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处处可见一个开辟洪荒的大我的抒情形象。

17、《地球,我的母亲!》是现代诗人郭沫若于1919年12月创作的一首新诗。

18、《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也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20、全诗写得清幽、典雅,静谧,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21、实践了诗人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由的艺术主张,与它的让感情“自然流露”的诗歌主张相一致。没有固定的格律和形式,完全服从诗人感情自然流露的需要。有诗剧形式、自由体诗。多数篇章情绪消涨的内在节奏与外界隔离的节、行音韵一致和谐。

22、郭沫若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书法成就直堪与东坡媲美,为世所重。东坡书法向来受到书法界重视,为宋代尚意书风代表。郭沫若书法从宋四家出来,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个性突出。苏东坡书法曾被黄山谷戏为"石压蛤蟆",但其横向取势的结体,实际从隶书而来的书法史上就已有历史,与黄山谷书法取纵势截然不同。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字之结体汉唐即有横纵二种。黄纵苏横,不必是病。"沙孟海先生以"斜划紧结"与"横划宽结"概括之。郭沫若书法与东坡书法同属于横画宽结一类。郭沫若抗战期间在重庆时,书写了大量书法作品,同时,与马衡、常任侠等人进行了江北汉墓的试掘,发现"富贵"等字砖,为保护文物做出了贡献。由于他当时任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了一大批文学美术书法界人士,为繁荣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郭沫若的书法研究,可以从他对甲骨、金文研究开始计算,成果丰硕。到六十年代,郭沫若与高二适等人展开《兰亭》真伪大讨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研究的深入,带来了书法事业在"文化革命"时期的发展。这些成就,尤其是后期兰亭论辩中的数篇论文,无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一生大风大浪中过来的郭沫若,在其书法里头,充分表现出其大学者、大文豪风范:每幅作品,无论长篇巨制,抑或短笺小札,用笔都十分肯定、果断,没有犹豫与迟疑;书写内容多自作诗词,无论旧体新体,都富有时代气息;对古典书法有过广泛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深得苏东坡、颜真卿神韵。郭沫若学习书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穷年专于一家而难有自家面目,而是从一开始便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非以自身作为先人奴隶,而是化他人为己用,独具风骨。

23、作为现代诗歌的领军人物,白话诗歌的最早践行者之一,在现代诗歌史上拥有重要的作用。而他的诗歌评论以他本身的诗歌创作为基石,融汇东西,博古通今,自成一家,在许多问题上有许多自己的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一.诗歌内核的情绪特征郭沫若认为诗歌的起因是感性的创造,诗歌的内涵也包含着感性的因素,感性在诗歌的创造和诗歌的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是诗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文学本质的诗性内涵郭沫若以壮美的组诗《女神》登上文坛,技惊四座,他的一生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诗歌的探索,所以可以说诗歌是郭沫若的生命,因此他怀着对诗歌的极大的深情,而郭沫若以他独特的创作经验出发,鲜明的提出诗歌是文学的本质,赋予了文学本质浪漫而丰富的诗兴特征,这既与西方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性、抒情性相一致,也吸收了古典文学以诗歌为正统的观点。三.诗歌内在律的情感特征郭沫若提出诗歌节奏的内在律的观点,认为优秀的诗歌的节奏应该是内在的,是情绪的涨落,也就是把诗歌的节奏全部寄托在诗歌中情感的流露,情感的喷发,情感的轨迹,实际上这种认知也是对诗歌情绪内核说的扩展和升华,因为特别崇尚情绪,崇尚情感,所以就对一种纯感情流露的无任何矫饰的诗歌特别推崇,也就推崇诗歌的内在律。

相关文章:

好听的诗词取名字女孩110句精选 鼓励留守儿童的一段话-25句优选 写给时光的情书文案短句精选110句 关于春天的小草的描写的句子 春中描写花果甜的句子 描写秋季景物的优美句子 描写运动会的十个优美句子 五一劳动节描写农民生活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