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案大全 > 手不释卷的典故

手不释卷的典故

手不释卷的典故

1、西汉时期,有一个人叫匡衡,他出生在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供他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习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勤奋好学,很想读书,但是买不起书,只好四处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会轻易借书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大户人家干活,主动不要工钱,只求主人让他看家中的全部书籍。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白天在地里干活,只能利用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看会书,到了晚上,虽然有时间看书了,但家里穷买不起蜡烛,看不了书。所以他通常要十天半个月才能读完一卷书。匡衡很着急,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诵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自家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猛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是邻居家里的烛光从壁缝里透过来了。于是,匡衡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一点点把墙缝挖大,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些,凑着透进来的微弱烛光,匡衡每天晚上都能读书了。就这样,匡衡每日刻苦学习,后来终于成了西汉有名的学者。

2、成功永远来自于不懈的努力,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

3、成语故事

4、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5、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6、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之后就开始读书学习,从此便手不释卷,最后官升吴国主将,有勇有谋,战功赫赫。

7、三国时期吕蒙是吴国大将,吕蒙作战勇猛,却没有文化知识。孙权见他年轻有为,而且身当要职,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8、你年轻聪明,如果能多读一些史书和兵书,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以后非常感动,便抓时间开始学习《左传》《孙子》《史记》《六韬》等很多书籍。

9、(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10、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sì]中发书/而对勘[kān]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shú]复之。

11、拼音:shǒubùshìjuàn

12、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勤奋好学

13、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14、顾炎武外出游历,用许多马和骡子跟着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店铺中的客店打开书核对校正。(他)有时自己走在平原旷野时,不值得留心,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及注释注解与阐发。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前往小镇店铺反复复习。

15、有时直接走在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记诵各种经典的注解疏证;有时有所遗忘,就到店铺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反复看它。

16、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

17、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吕蒙,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但是他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孙权便鼓励他学习一些书籍,希望他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但是吕蒙往往以自己事情多作为借口推脱,孙权见他一直在逃避,便告诉他读书的好处,并推荐给了吕蒙一些史书典籍。自此,吕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爱上了读书,时时刻刻都在看书,于是便有了手不释卷这个成语。

18、【拼音】:shǒubùshìjuàn

19、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0、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21、吕蒙在后来的打仗与行军中灵活运用了很多文韬武略,有智有勇屡建奇功,最后成为了吴国赫赫有名的主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像吕蒙那样知道正确的做法后要立即改正。

22、第二,头悬梁,锥刺股。头悬梁和锥刺股是两个故事。头悬梁指的是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孙敬的读书人,他热爱读书,勤奋又不怕吃苦,经常读书到深夜,为了防止瞌睡影响读书,他就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系在头发上,另一头系在房梁上,只要他一打盹绳子就会拉动他的头发,而醒过来;锥刺股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有个人叫苏秦,他年轻时发奋读书,在疲倦时用锥子刺大腿,从而让自己保持清醒,进而继续读书。

23、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员大将,他小时候家徒四壁,没有钱读书,后来英勇善战当上了将军。吕蒙作战虽然很猛,但是因为目不识丁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把自已的经验用文字总结起来,孙权鼓励他去读书学点知识。

24、扩展资料:

25、含义: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26、但是吕蒙说军人只要能上战场打好仗就可以了,读书练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他有很多军事需要处理没有时间用来读书,就一直推托。

27、孙权听了,很严肃地说:“你说事情忙,难道比我还要忙吗?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只是让你多看看书,特别是多读些历史和兵法,从中得到一些启发,那你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收获和成就。”

28、手不释卷的故事

29、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0、手不释卷(拼音:shǒubùshìjuà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手不释卷”的原义是手中总是拿着书卷,比喻勤奋好学;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手不释卷的典故

31、手不释卷”的概括:三国时期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32、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33、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34、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35、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36、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37、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38、成语用法为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

39、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造句:1、他一生酷爱读书,就是躺在病恫上,仍旧手不释卷。

40、【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41、说到学习,现在有很多同志可谓手不释卷,无时不学,因此,他们进步也快

42、凿壁偷光的故事

43、手不释卷的意思是:手不离开书本。形容勤奋好学。

44、手不释卷的含义是: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

45、手不释卷相关知识点:

46、手不释卷的启示:

47、解释: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48、凡是顾炎武出外游历,都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退休的差役和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时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店铺中打开书,核对校正它。

49、吕蒙在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取得了丰厚的战绩。

50、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51、谷秸的最大乐趣,是手不释卷,闭门读书。

52、手不释卷的故事简短概括: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53、【成语】:手不释卷

54、语法:手不释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55、他的一生养成了好读的习惯,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释卷。

56、2.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时的匡衡十分好学但是由于家境贫困,晚上的时候买不起烛光,于是只能在墙上偷偷的凿了一个小洞,用从洞中偷过来的邻居家的光继续读书。

57、第一,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时的匡衡十分好学但是由于家境贫困,晚上的时候买不起烛光,于是只能在墙上偷偷的凿了一个小洞,用从洞中偷过来的邻居家的光继续读书;

58、如我们因为爱学习,爱读书,不管有什么事情发生就是放不下手里读的书,就是手不释卷。

59、自从爸爸买了一套儿童百科全书后,弟弟整日手不释卷,还拿里面的问题来考我们。

60、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到了这把年纪,还是每天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的典故

61、故事内容:

62、相反词:不学无术

63、典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注引《江表传》

64、吕蒙便推托道:“部队里事情太忙,没有空闲时间读书。”

65、孙权举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曹操一把年纪了还是很好学;汉朝光武帝刘秀当兵的时候也手不释卷。我在年轻的时候努力的读了很多书,觉得自已有了很大的长进,你为什么不可持续发展寻求上进呢。

66、成语造句

67、因为吕蒙孜孜不倦的努力与坚持,没过多久,他能够引用很多古文来说话了,周围的人都说他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68、故事: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69、【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相关文章:

精选励志工作正能量的短句【50句】 国家励志的语句短句【98句精选】 纪伯伦的花之歌主要内容精选28句 突然间看透一切的说说2020年-摘抄43句 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精选 优美的段落摘抄年轮【114句精选】 拜伦的诗假若他日重逢-集锦138句 回家的诱惑经典台词对白-集合2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