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心情说说 > 尚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集合108句

尚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集合108句

尚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尚书·毕命》。本句大意是:政令、政策重在长久不变。一条政令,一项政策,在执行中重在连贯不变,长久坚持。时间短暂,则不易见其效果;朝令夕改,则执行者易生疑惑而无所适从。

2、这句话的意思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3、“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皋陶,是与尧舜齐名的上古圣人,他指出这9德,本意是为国家选用贤才。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尚书·周官》。这两句大意是:猜疑积蓄得多了就会败坏预先的谋划,怠惰疏忽就会荒废国家的政事。一件事情谋划好了,就要有信心去办,切莫在办的过程中猜疑犹豫,否则就可能无所成就。为政,就要勤勉谨慎,切莫怠慢疏忽,漫不经心,否则就会使之荒废或产生混乱。这两句多用来告诫人们办事要有信心和勇气,从政要勤劳经心。

6、《尚书·大禹谟》。这两句大意是:自满招来损害,谦虚使人得益。这两句上古传下来的训诫,言筒意赅,对比鲜明,表现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至今仍使人受益不浅,可用作座右铭。

7、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好句摘抄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0、尚书中有关保险的句子是:“保民无害,以安社稷。”这句话意味着保险的目的是保护人民免受伤害,以确保社会的安定。这句话强调了保险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安全和福祉,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保险的存在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意外风险和灾难,提供经济保障和安全感。这句话体现了古代智慧,也对现代社会的保险理念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11、《尚书·旅獒》。为山:堆土为山。九仞(rèn任):形容极高。仞,古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亏:缺,欠。篑(kuì愧):竹制的容器,此指一筐土。这两句大意是:堆造九仞之高的高山,因只欠一筐土而不能完成。这是比喻做一件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努力就不能完成。从劝世来说,是告诫人们要善始善终,切莫虎头蛇尾;某些事情接近成功,最后的一步也许是困难最大的。如攀登珠峰,未能作最后一步的坚持,登不上峰顶,就会功败垂成。从哲学角度看,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积累限度才会引起质变,产生飞跃,如达不到其限度,突变是不可能产生的。

12、保险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在尚书中并没有被提及或涉及到。

13、《尚书·君牙》。忧危:对危险忧愁惧怕。蹈:踏,跺。蹈虎尾和下句的涉春冰,都是比喻身临险境的。春冰:春天将化之冰。这几句大意是:心中怀有深深的畏惧,好像踩着了老虎尾巴和在春天即将融化的薄冰上行走一样。这几句在原文中是周穆王向他的大臣君牙叙述:自从做了天子之后,常心怀畏惧,时时若蹈虎尾,若涉春冰,惟恐败坏了祖先基业。句中的两个比喻十分形象、贴切,可引用表现人们承担了某种重任之后小心谨慎不敢稍有懈怠的心情,也可引用形容人们身临险境时的恐惧感觉。

14、《尚书·旅獒》。玩人:指迷恋女色。丧志:消磨掉志气。这两句大意是:迷恋女色会丧失道德,沉迷于玩赏喜爱的东西,会捎磨掉志气。沉溺于玩人玩物,则无法保持锐气和德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总结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历史教训,便是最好的说明。~二句言简意骇,形象鲜明,特别是“玩物丧志”已成为成语而常被引用,可作为警戒。

15、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16、《尚书·大禹谟》。贰(èr二):怀疑,三心一意。去:废除。这两句大意是:任用贤才不能三心二意,废除奸邪不可举棋不定。任贤有贰心则如无任,去邪有犹豫则如不去,结果,贤者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奸邪反而更为猖镢。这两句用于说明任贤去邪要坚定不移。

1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语出《尚书·大禹谟》。意谓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够节俭持家。成语“克勤克俭”源于此,意思是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后也用作“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克:能够。邦:古代诸侯封国之称,后指国家。俭:节俭。

18、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10.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海森堡

19、《尚书·周官》。逸:安逸。日:一天天。休:喜庆.顺和.本句大意是:积德作好事的人.心地坦然,无忧无虑.事情一天比一天顺心。《尚书·周官》~句下还有“作伪.心劳日拙”一句.意思是:弄虚作假干坏事的人,用尽心机.藏奸饰伪。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困难。两句从一正一反立意,可用以劝善戒恶,教育人们多做好事,不干坏事。

20、释义:只要你不自视太高,世人就不会和你比高低;只要你不自夸劳苦功高,天下就不会有人和你争功。汝:你。矜:自夸贤能。伐:自夸功劳。

21、时日曷丧,予及放皆亡。

22、宽而栗——宽仁,而又严肃;不沦为没有原则。

23、《尚书·说命中》惟:惟独。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24、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25、诗言志,歌永言。

26、书之论事,昭如日月。

27、柔而立——性情温和,又有主见;不论为没有自我。

28、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尚书好句摘抄

29、苏轼知错就改的名言是“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30、政贵有恒。尚书名言语录

尚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31、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尚书名言语录

3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4、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35、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36、《尚书》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37、谦受益,满招损。尚书名言语录

38、《尚书·大禹谟》。克:能够。邦:古代诸侯封国之称。这两句大意是:能够辛勤地为国效力,能够节俭地操持家政。这是两句著名的格言,成语“克勤克俭”就本于此,意思是又勤劳,又节俭。现在常提的口号“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即是继承~而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因为我们国家目前还贫穷应该坚持它,就是将来我国成为先进富有的国家时也不应该丢弃它。

39、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40、《尚书·大禹谟》。宥(you又):宽恕。过:世失。这两句大意是:一时过失,虽大也可以宽恕,明知故犯,虽小也要惩罚。~二句指出,量刑时一定要注意到犯罪者的主观动机,是有意还是无意,是蓄谋已久,还是一时过失,二者很显然是不同的。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没有政策就难以服人,达不到法治的目的。

41、《尚书·尧典》。志:情志,思想感情。永:同“咏”,咏唱。这两句大意是:诗用来表连人的思想感情,歌是通过咏唱的语言,抑扬顿挫地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诗言志”概括了诗歌抒情达意的基本功能。“志”是属于人们主观范畴的东西,但人们的“志”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并由一定的客观现实所激发,才不得不“言”,因而“言”了的“志”也就反映了社会现实。这一诗歌理论的提出,对我国历代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产生过积极影响,它是我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常为人们所引证。

4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43、《尚书·胤征》。渠魁:首恶。罔:不。咸:都。惟新:更新。这几句大意是:要打击那些首要的罪犯,被胁追、受引诱而跟人作坏事的人,可以从轻惩处或不予惩处;久染恶习而本无恶心的人,都可以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这几句与我们现在执行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政策有娄似之处,反映出文化传统的因袭继承关系。这也说明前人已注意到对触法犯罪者的政策应有区别,要善于分化并给以出路。

44、《尚书·洪范》羞:进献,贡献。而,同尔,你。对于那些有才能、有作为的人,要让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你的国家昌盛。

45、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46、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47、《尚书·皋陶谟》中,皋陶说,人的德行有9种。

48、《尚书·太甲中》。孽:指灾祸。违:避开。逭(huàn宦):逃避。这几句大意是:自然界发生的灾祸,还可以设法防范避开;自己造成的灾祸,就无法逃避了。这本是商朝国君太甲痛悔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的话。后人引这几句常用以说明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含有不值得同情的意思在内。

49、出自《尚书·大禹谟》。

50、经邦有术,持之以理。

51、《尚书大传·牧誓·大战》。乌:乌鸦。胥余:里落之壁。这两句大意是:喜爱那个人,就连他屋上的乌鸦都觉得可爱;厌恶那个人,就连他村里的墙壁都令人生厌。这种爱憎感情是有其心理学根据的。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情人眼里的“人”未必是个美人,但在有情者眼里就像西施一样地美丽。俗话也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个仇人眼中的“仇人”未必是个坏人,但在仇人看来就特别感到憎恶和可恨。《尚书大传》记载周武王召问太公“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就用这个比喻回答周武王。成语“爱屋及乌”即从此来,如《孔丛子·连丛子下》“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就用了这一成语。~现多用于说明: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系的人和物,恨那个人也就连带憎恶跟他有关系的人和物,这两句《六韬·逸立》作“爱其人者爱其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余胥。”

52、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53、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54、“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苏格拉底

55、这些名言警句表达了孔子对于谦虚的态度和价值观,强调了虚心学习、反思自我、尊重他人等方面的重要性。

56、《尚书·五子之歌》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邦:其实也是国的意思,在古代比国的概念要小。

57、《尚书·汤誓》。时:通“是”,此。这个。曷(hé合):同“何”,何时。予:诗人自称。汝:你,指夏桀。皆:同“偕”,共同。这两句大意是,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完蛋呢?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相传这是夏代人民诅咒夏桀灭亡的民歌,商汤在文中引来说明夏桀不得民心,自己决计要推翻他的统治。夏桀残忍暴虐,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当时人民不敢直呼其名,所以用太阳来比喻他。从人民情愿跟他一起灭亡,可见对他的切齿痛恨。后世多用来形容人们不堪忍受暴君统治,诅咒他早日灭亡的愤慨心情。

58、《尚书·君陈》。惟:句首语气词,无义。日:每日,天天。孜孜(zī资):刻苦努力,不懈怠。逸豫:安适,逸乐。这两句大意是:每天勤勤恳恳,不敢安闲逸乐。这两句可供引用形容或描写有些人对工作和学习非常刻苦,经常孜孜不倦,辛勤努力。

59、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60、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尚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61、《尚书·周官》。制:控制。冶:秩序。邦:国家。这两句大意是:控制社会秩序于没有发生动乱之时,保护国家安全于没有发生危机之时。国家要求得长久的稳定和安宁,必须防患于未然。在安宁之时就采取措施维护安宁,以防止发生动乱;在稳定之时就采取措施维护稳定,以防止发生危机。如若等到动乱发生,危机来临,再采取措施,动乱和危机就不易平息,而且会劳民伤财,给人民造成痛苦,使国家元气大伤。这两句用于表示治国保国要防乱于未乱,防危于未危。

6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许多言论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孔子关于谦虚的名言警句:

63、作德,心逸日休。

64、选段: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65、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尚书名言语录

66、《尚书·太甲上》习:习惯。性:习性。长期习惯于怎样的生活环境,就逐渐养成相应的习性。

6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68、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69、满招损,谦受益。

70、《尚书·大禹谟》。罔(wǎng网):不可。游:游荡。逸:安逸。淫:过于沉溺。这两句大意是:不可游荡于安逸,不可过分地享乐.人活着总要有所事事.生活才有意义,生命才有价值;就人的身心健康来说,有工作,有休息,又有.才能充实而又健康。而过分地沉溺于安乐,生活没有意义,生命毫无价值,同时也会影响到身心的健康。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不可过分沉溺于安乐。

71、树豫务滋,除恶务本。

72、出处:宋·苏轼《上皇帝书》。

73、德日新也,万邦惟怀;志自满也,九族乃离。

7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75、习与性成。

7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77、《尚书·仲虺之诰》。好(hào号)问:多问。裕(yù玉):足,丰富。自用:自以为是。这两句大意是:遇事多问的人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会使自己知识贫乏。商汤与夏桀战于鸣条之野,夏师败绩。汤放桀于南巢后,自夏返回大垌,对自己是否因德高而得天命这一点还不自信。于是,大臣仲虺作诗劝慰说,只要为王的能做到“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广听博问,不刚愎自用,就可以“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可见此条本义在于劝勉商汤政治上要不耻下问、兼听天下,原是政治家的格言。但它又可以引而申之,作为治学的鉴戒。全句虽仅八个字,却从一正一反两面立论,句式整齐,说理深刻,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78、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主要记载了周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79、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好句摘抄

80、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8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82、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83、《尚书·周官》。拙:拙劣,这里有困窘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弄虚作假的人费尽心机,处境越来越困窘。《尚书》中的原文是:“作德,心逸日休!~。”意思是:行德的人心地坦然,处境越来越顺利,而作伪的人则完全相反。这几句通过对比,反映了古人对作伪者的鄙弃。在现实生活中,确也有些人弄虚作假,机关算尽,到头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可见这两句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后一句“心劳日拙”,现已成为成语而常被引用,意思是耍尽小聪明,使尽坏心眼,最后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处境反而越来越糟。

84、《尚书·伊训》。与人:对于别人。备:完备,十全十美。检身:检在自己。不及:不够。这两句大意是:对于别人不求全责备.检查自己总觉得像是有某些不足。这两句是说对待别人.不应过于苛求.要看到人家的长处,优点;而对待自己要严格.要经常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指保持谦虚、谨慎.既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又能克服自身的缺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过分地苛求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因此,熟记这个名句,常常对照检查自己,是会受益非浅的。可供论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时引用。

85、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尚书好句摘抄

86、克勤于邦,戒俭于家是尚书

87、苏轼知错能改的名言是“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意思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吝:吝惜。从善:指听从别人的好意见。如流:像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比喻迅速而自然。

88、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89、“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90、《尚书·大禹谟》。无稽:无从考查。询:征询。庸:用。这两句大意是:没有根据未经考查的话不要听,没有征询过意见的谋划不能采用。这是专门对领导、决策人讲的话。对于领导人来说,应是“无征不信”(见《礼记·中庸》),作到“无稽之言”不听,没有经过研究的计划不使用,这样才能免于失误。以此二句说明要重调查,重实践,谨言慎行。成语“无稽之谈”即从此来。

尚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91、尚书中没有与保险直接相关的句子。

92、《尚书·皋陶谟》。哲:聪明。本句大意是;能识别人就是聪明。人是复杂的。所以能够知人,识别出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哪些是有才能的人,哪些是平庸的人,就是聪明。

9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尚书名言语录

94、《尚书·泰哲》下。树:建立。滋:滋长。本:根本,指根除。这两句大意是:培养高尚的品德,一定要不断地进行;清除邪恶的东西,必须从根本上铲尽。培养高尚的品德,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不断提高;铲除邪恶必须雷厉风行,果断坚决,除恶务尽。“除恶务尽”已成成语,说明打击邪恶势力,清除坏人坏事,务必干净、彻底,力争从根本上消灭之。

95、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好句摘抄

96、欲败度,纵败礼。

97、释义: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这是在尧舜禹汤时代时十分努力去追求的,而到了秦汉之后却不再存在。

98、知人则哲。

99、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100、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101、举贤无私,用人不疑。

102、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103、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104、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105、《尚书·搞獒》。矜(jīn今):慎重。细行:小节。累(1èi泪):累及。大德:大节,古指立身的道德。这两句大意是:不注重小节,最终必然累及立身的大德。从一个人的立身道德上说,平时不检点,不注意品德操行、生括作风方面的细末小事,久而久之.积细行而成恶习,必将影响到立身大节。其中含有这样的哲理:小的失节的积累,必然会引起一个人道德的失落和变质。可用于立身的劝诫。

106、五年级语文尚书名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107、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108、“改过不吝”最早见于《尚书》,“从善如流”出于《左传》,苏轼将这两条古训合而为一,这对于我们提升自我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我们的道德修养达到更高的层次。

相关文章:

梭罗瓦尔登湖名言名句优选汇总27句 瓦尔登湖名言名句华章-集合109句 瓦尔登湖中的名言名句【31句精选】 瓦尔登湖中的名言警句-推荐25句 出自尚书的名言警句有哪些优选汇总29句 尚书的名言警句64句精选 尚书中的名言【优选73句】 卢梭瓦尔登湖名言我比当年-通用4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