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心情说说 > 关于三国演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名言精选199句

关于三国演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名言精选199句

关于三国演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名言

1、解释: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用女儿貂蝉的美色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后来,吕布果然为争夺貂蝉而将董卓刺死。

2、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三国演义》第四回

3、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含义: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火烧不起来。比喻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4、解释:这时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话,意思是勤勉操劳,竭尽辛苦的工作,直到死才停止。但是诸葛亮后来讨伐曹魏失败,反过来读这句话,不禁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味。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让后人发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

5、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曹操

6、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兮心中悲!

7、解释:孙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之后,“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放下架子,礼貌待人,这样才能招来贤达有本事的人。

8、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9、得何足喜,失何足忧。---《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10、解释:听不进别人的良言苦劝,很可能会招来祸害。

11、起兵回师如鱼得水一身是胆死尸遍地位极人臣

12、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13、赔了夫人又折兵。

14、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5、解释:张郃失败,丢了瓦口关,曹洪大怒,下令斩了张郃,郭淮劝谏:“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曹洪便宽恕了张郃。“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后世常用来表示人才难得,要倍加珍惜。

16、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

17、众谋士曰:“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

1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9、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曹操知己知彼

20、三国好句5

21、孙策临死的时候嘱咐孙权的一句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渝~

22、献帝:谁敢杀朕?

23、解释:这时曹操谋士荀彧评价吕布的话。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24、水镜先生说的~伏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还有”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志......”

25、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26、扬龄:红脸贼!(指的是关羽)

27、解释:蜀国灭亡,刘禅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比喻一个人胸无大志,很容易被眼前的享乐所迷惑。

28、吴质: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

29、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30、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关于三国演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名言

31、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羽的“义薄云天”,刘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名句。

32、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曹操对文武的看法

33、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34、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35、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曹操以龙喻己

36、解释:刘备出战袁术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可是张飞酒后误事,失去了徐州。张飞羞愧难当,与拔剑自刎。刘备抢下他的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时刘关张兄弟情谊的体现。同时,他的话带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色彩。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37、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38、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39、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

40、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41、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4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43、无谋之辈,见利必喜。---《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4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

45、司马昭:父亲,你猜曹睿那小皇帝……(电视剧里的台词,不过这句太狠了!)

46、亮志大且不见机,多谋且少决,好兵且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47、解释:当刘备终于做成了徐州牧的时候,曹操用了”驱虎吞狼“之计,使刘备失去徐州。刘备为了稳定军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句话安慰大家,其实刘备还是很在意徐州的。这句话也只不过是刘备收买人心的一小计而已。

48、刘备临死前说的一句~~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9、要像潮水般不断溢出,把敌人包围,捉住他们的破绽。同时,也要像水一样灵活,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被敌人窥探到我们的弱点,保持我们的力量和意志永远不被打败。

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1、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

52、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53、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

54、三国好句2

55、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三国演义》第六回

56、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57、解释:这是罗贯中评论徐庶母亲的话。曹操模仿徐庶母亲自己伪造一封家书给了徐庶,将徐庶骗至曹营。徐庶母亲批评徐庶“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遂悬梁自尽。作者站在“尊刘贬曹”的立场上,高度评价了徐母的行为,认为他“气若丘山,义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58、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59、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0、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关于三国演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名言

61、解释:皇帝被视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众,慢慢的人们学会了顺从皇帝,皇帝也就越发独裁。“顺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为了独裁者深存内心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62、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6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64、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65、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66、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67、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68、推荐一些精华名言

69、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70、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且走,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71、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宜深戒。--曹操

72、说一个曹操的口头禅:世人昨日看错了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但我任然是我,我从不怕别人看错我

73、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74、解释:刘璋面对张鲁的进攻,寄希望于同姓的刘备的援助,他认为刘备一定会“吉凶相救,患难相扶。”,其实最后验证,刘璋的做法实为引狼入室,自取灭亡。

75、解释:刘璋听了身边谋士的劝告,请刘备入住西川拒抗张鲁的进攻。这时王累写书劝谏,希望刘璋别引狼入室,正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76、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77、招贤纳士,屈己待人。---《三国演义》第八回

78、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79、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

80、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绍

81、此间乐,不思蜀也。---《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

82、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8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84、解释:这是诸葛亮南阳草庐对联,也是他《诫子书》中的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人们都有积极的意义,在浮躁的时代氛围下,如果一个人要成就大业,是需要与现实生活中的“热闹”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宁静”地,甘于寂寞地进行自己的追求。

85、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三国演义》第九回

86、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87、解释:这时诸葛亮“隆中对”时给刘备规划的事业蓝。诸葛亮具有高度的战略眼光,对时局判断格外准确。

88、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89、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90、二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关于三国演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名言

91、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

92、三国好句1

93、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94、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95、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曹操

96、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97、解释:这是在讨伐董卓之前,伍琼形容董卓的话,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虑周密,还要行事果决。

98、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

99、名言名句如下:

100、解释: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反间计,庞统的连环计都使曹操中计,但是当周瑜隔江相望的时候,一阵风吹起,让周瑜猛然想起如果没有东风,再好的计谋都白搭。“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各方面的工作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了。

101、吾事汉多年,虽有功德及民,然位至于王,名爵已极,何敢更有他望?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曹操

102、三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103、三国好句3

104、这句话的意思:宁愿我辜负这天底下所有人,也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辜负我。语出自元末明初家罗贯中所著书籍《三国演义》中,原文为,陈宫说:“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05、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叹前朝割据忙。南士无心迎魏武,东风有意便周郎。

106、吕布说刘备;是儿最无信者

107、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108、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109、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110、解释: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最好评述。

111、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也。----曹操孤独的枭雄

112、《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的历史,其中不乏深入人心的口头禅。这些口头禅既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113、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

114、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不在话下。

115、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11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117、张飞:大闹长坂桥

118、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119、曲有误,周郎顾。

120、雄声如虎吼,骏马似龙飞。献馘功勋重,开疆展帝畿。

关于三国演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名言

121、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122、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曹操英雄论

123、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24、志当存高远。

125、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

126、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最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127、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

12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9、例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刘备的口头禅,强调个人行为必须符合大义;“出师未捷身先死”是诸葛亮的名言,表达了他对自己事业的坚定信念;“勿以善小而不为”则是曹操的金句,强调了做事情应当有大格局。这些口头禅不仅成为了文化符号,也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

130、马超: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131、解释:张郃守关,轻视前来攻打的张飞,说“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此去必擒也”,罗贯中由此发出“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的感慨,对下一个故事张郃轻敌,终遭失败的预示,也告诫人们做事切不可骄傲轻敌。

132、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33、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赞》鼎镬,古代烹饪器,此指鼎镬烹人们酷刑。伏剑同流,指刘邦时期王陵之母,与徐母是一类人。断机堪伍,孟母曾把布机上的线剪断,以“废学如同断线一样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学的孟子。

134、刘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135、几番不听忠臣兼,难免宫中受剑锋。---《三国演义》第三回

136、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

13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138、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交之获也。——韩卢,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是海内的狡兔,韩卢追东郭二者都精疲力尽,死于山下,过路的农夫不费一点力气把它们捡走了。

139、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140、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141、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

142、解释:刘备夺取西川时候,派黄忠攻城,可是魏延却要抢攻,黄忠魏延最后要求比武,谁赢了谁攻城。刘备制止了两人的比武,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即便是一家,也常常互有不服气,要将他们的明争暗斗化解,是需要一定智慧的。

143、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144、兵不在多,在于精,将不在勇,在于谋。——曹操(官渡之战)

145、解释:周瑜本来是个军事天才,可惜他气度小,看到诸葛亮比他更聪明就无比嫉妒,总想除掉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总是料事如神,总能识破周瑜的计谋并使其被动。

146、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力趁雕弓发,风迎雪刃挥。

147、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且走,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后亦出。

148、曹操的三笑。第一次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

149、勿以恶小且为之,勿以善小且不为。

150、姜维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关于三国演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名言

151、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国演义》第三回

152、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153、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154、解释:曹植的《七步诗》感动了兄长曹丕,免于一死。这也揭露了封建时代帝王之家兄弟相残的罪恶。只有夺取了王位,才能拥有操纵别人,践踏别人的权利。极端的权力可以腐蚀人性!

155、生子当如孙仲谋。

156、兵不厌诈,水不厌漏。在这个以权谋为主的乱世,我们需要谨慎机智,善于瞒天过海,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157、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酗。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

158、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159、兵谋如水,智者方能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160、张飞: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161、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62、另外两次先后因其笑引出张飞、关羽。曹仁置酒与操解闷。众谋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恸。

163、曹操随后亦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者为下。

164、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65、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董卓嚣张的`宣言

166、周瑜:即生瑜何生亮?

167、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68、解释: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认为祢衡“见善若惊,嫉恶如仇。”而曹操和刘表一样都因为祢衡的高傲态度而反感他。但是曹操和刘表都不愿意杀祢衡,这并不表示曹操和刘表对有“叛逆精神”的“知识分子”多么宽容,只是两人都想借刀,不想背上杀害名士的恶名。

169、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

170、诸葛亮:空城计、定军山、草船借箭

17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第五回

172、一日纵敌,万世之患。---《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17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74、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曹操谁都不放心

17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176、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77、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孔明对孙权

178、曹操:生儿当如孙仲谋

179、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

180、见善若惊,嫉恶如仇。---《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关于三国演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名言

18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182、傅彤:我乃汉将,焉能降吴狗乎!

183、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封建独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184、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185、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186、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187、吾乃常山赵子龙也,谁敢于我决一死战?

188、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18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0、三国好句4

191、神龟虽寿,犹有意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192、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

19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94、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195、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196、解释:曹操放走了刘备,是刘备成为了他日后的劲敌。

197、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乱世枭雄写照

198、解释: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

199、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名句摘抄大全 关于大丈夫的名言名句大全优选98句 关于神的名言-集合63句 关于大丈夫的名言警句大全-集合80句 原神关于成长励志类名言【好句摘抄76句】 关于教师角色的名言名句-通用29句 原神中关于奋斗的名言散兵-通用59句 关于原神的名言名句-推荐95句